65岁安化黑茶回故乡“定居”
益阳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益阳新闻网》所有,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网讯(记者 卢跃 通讯员 陈辉球) 8月10日,一片产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安化黑茶砖入藏位于安化县黄沙坪的中国(安化)黑茶博物馆,来自广州的谭文彪先生于当日向安化方面捐赠了这片难得的珍品。
这片黑茶砖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黄沙坪晋安茶行生产,净重2公斤,长约35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3厘米,其正面上方分两行印“安化黑茶砖”五字,下方分两行印俄文厂名,文字从左至右排列。背面压有“湖南省联合社压制”八字阴文。安化黑茶近年复兴之后,年代久远的黑茶存品因其历史文化价值和“愈陈愈香”的品饮价值受市场追捧,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生产的安化黑茶存品更是珍中之珍。谭文彪之父谭骥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香港中环的茶馆工作,后来因茶馆倒闭,举家迁至广州。父亲去世后,谭先生在整理其父遗物时,发现了8片黑茶砖,一直收藏至今。因缘际会,近十年来安化黑茶产业风生水起,享誉市场,关注到这一情况的谭先生更加想弄清楚这批老茶的来龙去脉。也是因茶结缘,谭先生最终和安化方面取得联系,引出了老茶回故乡的佳话。
现已退休的老茶人蒋运良原在白沙溪茶厂参加工作,后调入益阳茶厂,任过负责技术的中层干部。经他鉴定,这批黑茶砖于1951年10月由黄沙坪的晋安茶行压制。其父蒋再锡时任晋安茶行技术包工头。据黄沙坪在世的老人回忆,解放初期,晋商张发其等人出资收购聚兴顺茶庄成立晋安茶行,生产黑茶砖采用木桶蒸茶,4个人用木制转盘压制,主要出口苏联。
湖南农大茶学专家蔡正安教授受邀对这批老茶作专业鉴评。采用功夫茶冲泡法审评,“香气陈香突出且持久,汤色红艳明亮具光泽,口感圆润甜醇具陈茶特征,略有松烟香,叶底黑褐,叶质较硬似炭化现象,该茶持久耐泡,已属茶中珍品。”
随机文章